巴生救世主堂

Home 巴生救世主堂

巴生救世主堂 华文教务促进会

(Chinese Language Apostolate Committee, Church of the Holy Redeemer,Klang)

 

 

 

位于巴⽣百家利花园的救世主堂是⼀座历史不算久远的教堂,其建立可追溯到1970 年,并即将在今年2023年九月底庆祝建堂 53 周年纪念。

 

第⼀任神父是来自法国的 Rev Fr. Gouard Giraud,为这座堂区注⼊了最初的灵性力量。

 

然而,真正的转折发生在80年代,当时陈安当神父被调派到这个堂区,他不仅极力推广牧民工作,还积极参与并支持华文事务。正是在这个时期,巴生救世主堂华文教务促进会在九十年代初成立。在此之前,本堂的华文事务,包括要理班、弥撒礼仪以及成⼈慕道的工作,都由当时的传教员阿姑协助本堂神父。当时的教友主要是福建⼈,多数聚集在班达玛兰新村。然而,随着外来教友在本地发展,⼀股新力量逐渐形成,将巴生⼀带的华文教友汇聚在⼀起,首次组织了华文教务促进会。教务事业因此蓬勃发展。

 

教务促进会成立初期,作为教会组织,专注于协助本堂的教务与福传事业,特别关注巴生一代的华文教友家庭。在每年的圣母月和玫瑰月期间,教务促进会理事带领教友们挨家挨户到教友家庭诵念玫瑰经,而⼀年⼀度的圣诞期报佳音更是凝聚教友家庭的合⼀运动的高潮。

 

促进会自成立来,尽管面临各种挑战,包括资源不足、华文教友家庭稀少、经济来源等,但通过教友们坚定的信仰和热心奉献的精神,⼤家齐心协力举办晚宴、义卖会等筹款活动,逐渐积累了资金用于堂区建设。在短短的大多年内,教堂和活动场所得到扩建和改善,特别是在第七任神父林进发神父的服务期间,教堂经过大规模维修和美化,外观和内部都变得宏伟壮丽。同时,还安装了空调设备。这些变化吸引了不少失散的教友重回教堂,每周日的华文弥撒参与⼈数从寥寥无几迅速增加。

 

巴生救世主堂是巴生区唯⼀拥有华文弥撒的堂区,也是华文教友密集的堂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华文教务促进会的成员逐渐步⼊银发年龄,面临着缺少年轻⼀代教友的接班问题。此外,2020-2022 年期间的疫情使堂区的⼀切活动几乎完全停滞。

 

到了2022年底,本堂新上任的桂安裕神父鼓励教友重返教堂,但疫情期间⼀些教友可能因为生活压力或其他原因而疏远了教会。虽然教堂已恢复实体弥撒,但教友⼈数并不理想,⼀般只在百人以下。此外,许多教友习惯了在线上参与弥撒,宁愿留在家中在舒适的环境下参与线上弥撒。

 

在这个背景下,华文教务促进会的理事们采取了各种措施,极力想要把昔日的教友重新吸引回来。然而,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华文组织在这个过程中面临了各种挑战,例如:圣母军的团员已经减少到只剩下四⼈硬撑;而每当有教友去世时,前来守灵祈祷的教友更是屈指可数。这一过程涉及到信仰的坚守、组织的变革、团体参与的重要性以及疫情对教会的影响。通过不停地开会详细考察这些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巴生救世主堂华文教务促进会如何在充满挑战的时期重新找到其使命和意义。此时,促进会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使命和目标,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吸引新的教友。

 

在组织革新方面,教务促进会尽可能重新评估其内部结构和运作方式。这包括重新设计领导层,尤其需要一些能应用现代科技操作的人才,以应付现代化的教会需求。疫情过后,社交媒体和互联网成为了传播信息和建立联系的重要⼯具。教堂开始通过在线渠道与教友互动,在脸书分享信仰信息、传递信仰教育资源,同时也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来宣传堂区活动。为应付这方面的需要,本堂也新增设了媒体小组,并积极采用在线技术,从而达到迅速传播信息的效果。

 

尽管如此,堂区的复兴离不开教友的积极参与。巴生救世主堂华文教务促进会应该积极与教友家庭互动,这当中包括进行家访,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关切。这可以通过开展服务项目、举办各种活动、提供教育资源等方式来实现。

 

通过不懈的努力,教务促进会逐渐看到了⼀些成果。如今每周日⼀次早上 8 时 15 分的华文弥撒终于重见⼈潮,而目前每台华文弥撒已有约 200-250 位教友参与。然而,巴生救世主堂的复兴之路仍然充满挑战。

 

希望通过进行坚守信仰的活动鼓励教友积极的参与,促进会能够找到新的⽅向,继续前进,为堂区的复兴做出更多贡献。

 

网站链接:https://www.holyredeemerchurchklang.com/